如果我問你覺得誰是職場裡的渾蛋?希望現在在你腦海裡出現的,不是主管。
工作很難找,好工作更是求之不得,但是即便通過面試的種種考驗終於脫穎而出,開始工作後仍然感受到摧殘,在憤而加班的夜晚思索,為何組織裡總是會有無能之人?
華盛頓州立大學教育哲學博士勞倫斯‧彼得(Laurence J. Peter)用詼諧幽默的方式,於1969年出版《彼得原理》(Peter Principle)一書,來解釋這古今中外的疑惑。
書中指出一種趨勢,在大多數的組織/公司制度中,每一位員工會因為他特殊的才能而獲得晉升,最終到達自己無法勝任的地位,直到不會再被受到提拔,而且就會被困在那裡一輩子。
IMAGE by geralt from Pixabay
使出神乎其技的藏拙技能,禍及其他部門
從一位工作能力備受肯定的職員到不及格的主管,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?
以下,我們用阿明的故事來解釋這個理論:
阿明和小美在一間公司任職,擁有相同的職位。阿明的績效雖然不差,但較小美低落,而且懂得察言觀色,記得上司的喜好,甚至服從過分的要求;小美的績效很好,對工作有一套想法,但是在主管眼中,就是不服從的象徵。最終,阿明被升遷了,反觀小美還有被解雇的可能。
阿明被升遷以後,發現以前都是跟隨別人的指揮做事,突然自己要主導整個部門,甚至決定公司的走向而開始害怕起來,於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,便將重心放在員工的管理制度、流程,而非工作產出,例如參加更多的會議、要求製作更多的簡報,以增加存在感。
而當上頭下了一個指令,透過大量的會議次數與報告書,並使用「從長期來看什麼都先別做」,或者「有待確認」的說法,不做任何關鍵字的陳述,直到其他部門接手解決,阿明也以充足的前置作業準備之名,避免被認為無用,是非常高超的閃躲技能。
彼得表示,這類的人為了遮掩自己的毫無用處,所出現的個人特徵還有顧影自憐、喜歡話說當年、講述自己認為幽默的笑話、毫無理由的使用艱澀的寫法,不讓人輕易理解,避免被他人發現自己的愚昧。
IMAGE by Andrea Piacquadio from Pixabay
職場缺陷讓人受創,認清自我就能實現雙贏
不過這也許是制度的問題,當一個組織用片面的資訊,判斷員工能力並給予升職到非他能力所及的職位,卻未提供相對應足夠的訓練,使原本表現良好的員工,變成職場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毒瘤,不僅自身的成就感大受打擊,心裡也承受極大的壓力,並對組織的發展做出負面的貢獻。
回到自身思考,我們是否也成為了阿明了呢?彼得建議,在升遷之前可以思考,自己想不想和主管的主管相處呢?因為升遷之後要面對的就是那個人,以及升遷帶來的優點是否高於對現任職位的滿足?
職場上飛黃騰達、步步高升是人生美好的成就,在人類的社會地位上備受推崇,然而自己真的在這個職位上心安理得嗎?《彼得原理》一書暗喻適才適所的重要性,希望能夠帶領大家重新省思,達到職場的自我實現與組織進步的雙贏局面。
撰文/Miminy
更多精彩文章,都在【Funday新・生活 臉書粉絲團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