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張含有 文字 的圖片

自動產生的描述

IMAGE from nihilanand

關於是否要給父母孝親費這件事眾說紛紜,有人認為子女給予含辛茹苦的父母孝親費是應做的本分;不過也有人指出,量力而為才是能夠讓雙方關係永存的最佳辦法,如果硬是要把無價的情感貼上價格標籤時,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便會蕩然無存,而這並不是普羅大眾樂見的親子關係。此外,究竟父母有什麼權利要求子女繳納孝親費呢?

2019年2月,根據BBC報導一名27歲的印度的男子拉斐爾‧薩姆(Raphael Samuel)向當地法院控告自己的父母,指控他們未徵得自己的同意,就把他生下來。

 

他認為繁衍下一代這件事並不正確,因為世間就是一種苦難,光是為了生存就必須被迫工作、支付帳單,而孩子卻對出生這件事沒有決定權,正因為如此,父母反而應該為子女支付一生的費用。

果不其然,這一言論引起社會一片譁然,因為俗話常說,不孝順父母的人,豬狗不如,他究竟喪盡天良到什麼地步,才會對父母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?

不過拉斐爾的父母對於此事並未感到憤怒,其母親甚至稱讚他是一位「毫無畏懼、擁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。」但是外界給他大多是負面的回饋,因為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接觸到這類「反出生主義」思想後,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反應。

這些事情值得深思,你覺得父母是否該負起創造生命的責任,且該負責到什麼時候呢?對子女而言,普世價值認為生而為人就是要懂得感恩、回饋父母,不過孝順該執行到哪種程度才符合社會標準?家人之間的距離與規則,又該如何拿捏與訂定?

一張含有 個人, 直立的, 女性, 握住 的圖片

自動產生的描述

IMAGE by RODNAE Productions from Pexels

低薪孝親,談錢傷感

回到孝親費的議題,根據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前秘書長陳敏弘,針對擁有理財規劃顧問(CFP)證照的理財專員進行的孝親費問卷調查,總共回收288份有效問卷後分析,有57%的人認為由於現代普遍低薪,在扣除必要的生活支出後剩下的餘錢才再供給父母;而有27%的人認為,如果錢不夠就要另尋辦法,例如透過兼差賺錢以填補不夠的孝親費。

 

至於孝親費到底該給多少?有37%的人認為,每個月的金額應該落在5千至1萬元,而近30%的人則建議每個月給予1萬至2萬元。

 

但若因為孝親費的金額多寡而引發家庭矛盾,為了避免談錢傷感情,父母與子女都應該做好財務規劃,才能夠無需依靠對方過活,避免成為對方的財政負擔,最終導致家庭破裂。


 

一張含有 個人, 室內, 男人, 坐 的圖片

自動產生的描述

IMAGE by Matthias Zomer from Pexels

親情無價,以關懷為主,金錢為輔

除非父母真的缺錢,專家認為其實孝親費的真正含義,就只是父母希望子女能夠花更多的時間陪伴他們。這不僅單指物質層面的照顧,還有無形的情感,長輩面臨兒女長大離家的空巢期,容易產生分離焦慮而難以放手,因此比起無法量化的關懷,金錢的付出就成為關心實體化的最佳證明。

專家建議,孝親費的金額只需要量力而為,特別是對剛出社會工作的人來說,還未有穩定的收入與存款前,這筆費用可能會變成一種負擔。另外,如果硬性規定子女要上繳孝親費,孩子便容易認為父母養育存在著利益目的,而非純粹的愛,導致親子關係變得扭曲。

親情絕對無法用金錢來計算,孝親費不過是讓家庭關係昇華的一項功能,與其思考是否要給予多少金額,還不如計畫經營與父母之間的關係,才能走得更長遠。

 

撰文/Mimi

📢想看更多好文章❓

歡迎加入追蹤【Funday新·生活】粉絲團⬇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unday 新·生活 的頭像
    Funday 新·生活

    Funday 新 · 生活

    Funday 新·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