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與中國的國際關係錯綜複雜,隨著國際局勢變化、臺灣政權更替,在近年來有漸感緊繃的趨勢,而在2020年中國時不時派出軍機侵擾臺灣的行為,更是讓臺灣國民感受到緊迫的威脅感、也激起臺灣政府與人民的諸多不滿。
圖為中共運8反潛機(來源:國防部)
2020年,共機擾臺行為達到了30年來最密集的程度,截至10月17日為止共計261架次侵擾我國的防空識別區。而9月19日適逢前總統李登輝的追思告別禮拜時,中共更是派出19架軍機飛向臺灣本島,打破有史以來最高數量,且數度越過臺海中線,挑釁意味極其濃厚,因當時告別會上有美國國務次卿、日本前首相等國際政要人員出席,此舉更像是中共向國際表達不滿之意。
而面對中共軍機踰越臺海中線的挑釁行為,為了捍衛主權,臺灣究竟該開第一槍,反擊到底?又或是按兵不動、養精蓄銳呢?
捍衛主權勢在必行,抑嚴陣以待先觀望
面對越線打或不打的問題,各方爭論不休、討論不斷。主張強烈反擊的一方對於臺灣軍力有一定信心,認為國軍並非無應敵能力,若共機越過臺海中線,依然不採取反擊行為,僅是透過警告驅散,只會讓對岸得寸進尺,發揮不了任何防衛作用,日益頻繁的擾臺行為即是血淋淋的鐵證。若對如此明顯的侵犯主權行為,事主都如此被動,很難向國際表達臺灣積極捍衛主權的決心。
圖片出處|翻攝自國防部影片
然則另一方則認為不該攻擊,因臺海中線的歷史由來複雜,源自於1950年代美軍勢力介入下促成的平衡界線,而兩岸後來也僅是以此為維持和平的「默契中線」,但說到底,此中線在國際上其實沒有實際約束力,若以「越過中線」為由,開下兩岸第一槍,怕是剛好給中共一個充足的理由,讓其武統「名正言順」。
另一方面,也有專家學者認為中共一再利用軍機作出擾臺行為,迫使我方也須派遣軍機應對,無疑是對臺灣軍力的消耗戰術,也像是故意誘導我方反擊,所以針對「越線行為」共需要謹慎以待。
戰事一觸即發,八成民眾表淡定
以中華民意研究協會8月20日發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,近80%的臺灣人民認為中國不會攻打臺灣,11.6%則覺得會;且對於兩岸發生衝突時,美方是否會提供援助?認為會提供援助的民眾占58.7%,持反對意見者為28.6%,看似臺灣人民對於兩岸局勢相對樂觀、淡定。但此數據發佈在共機密集擾臺的9、10月之前,不知現在針對同樣的問題進行民調,結果是否會有落差?
而在打或不打的討論聲浪中,也產生了對於「臺海中線」的其他看法,有人認為既然臺海中線無實質約束力,那爭論越線與否的必要性就不大,應將反擊的時間點、區域更加明確制訂出,該警告驅離時則警告驅離,若觸犯雷區則一律反擊。但若兩岸都無視於臺海中線,默契中線蕩然無存,未來兩岸遇到軍事衝突時,將無緩衝空間,直接對槓起來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。
撰文/Terry
更多精彩文章,都在【Funday新・生活 臉書粉絲團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