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新冠疫情所賜,「出國旅行」在2020年可說是難上加難,因基於防疫所需,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封鎖邊界,以防止疫情持續擴散入侵,但也直接導致全球旅遊、航空產業面臨嚴重的衰退。而飛機不飛、觀光客不來,以觀光業為主的城市自然是哀鴻一片,再加上自由受限的隔離措施,導致許多國民情緒低落、抑鬱情緒一路飆升。
Image by Gustavo Fring from Pexels
為了突破這樣的經濟困境,也想讓人民感受回歸正常生活的希望,各國開始擬定「旅行泡泡」的應對機制,希望可以帶動旅遊人潮的再現、緩解疫情對觀光產業帶來的衝擊。但不免有人發出質疑,認為此舉可能造成新的防疫破口,後果將難以預料。
對內寬鬆對外嚴格,延緩病毒傳播速
旅行泡泡(travel bubble)並非近日才出現的概念,其運作是基於國家間的互信機制,相信成員國的檢疫工作、防疫措施,對「泡泡內」的人民取消強制隔離等相關規定,在保障健康安全無虞的情況下,讓人民享有較寬鬆的旅遊與社交生活。而愛沙尼雅、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國,即在2020年5月達成此項協議,是最早施行「旅行泡泡」的國家群。
Image by freepik from freepik
根據BBC報導,在專家模擬各種類型的社交模式中,「對內寬鬆、對外嚴格」的排他型氣泡式社交,是能有效延緩病毒傳播速度的社交類型。在亞洲國家城市中,香港與新加坡也率先建立起旅行泡泡的協議,只待雙方討論好細項即可開始實行。
然而,要建立起旅行泡泡並非易事,像是國家間的距離不能太遠,且醫療水準、經濟規模也須相似,能滿足成員國家間的需要,旅行泡泡才有望順利建立。而在《經濟學人》裡說道,若旅行泡泡順利形成,其潛在經濟規模有望達到全球GDP的35%,且是全球旅遊消費的42%,但要能顯著發揮泡泡帶來的經濟效益,其涵蓋範圍就須越大。
泡泡商機可預期,潛藏危機未可知
儘管旅行泡泡商機無限,許多人依然對此抱持懷疑態度,認為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,這樣的旅行方式仍有相當大的風險,無法成為良久對策。像是先前說的波羅的海三國,在旅行泡泡施行不久後,便被再次襲來的疫情中斷,至今仍未恢復往來,若國家間實行旅行泡泡,來往國家的人民便無需再接受檢疫、隔離措施,恐怕會形成新的防疫隱憂。
Image by freepik from freepik
聽聞香港、新加坡兩地將協議共組旅行泡泡的新聞,實在很難對此消息感到樂觀,儘管臺灣防疫有成,人民生活並無受到太大限制,但時序又將進入秋冬之際,難保疫情再次爆發,看來想要自在、安全的出國旅行,恐怕近期內是很難達到了。
撰文/Terry
更多精彩文章,都在【Funday新・生活 臉書粉絲團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