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出處 | by David Carr from Försvarsmakten
2020年10月,瑞典(Sweden)政府鑒於近年來俄羅斯(Russia)持續在歐洲提升緊張情勢,將國家軍事財政支出上升至40%。國防部長彼得‧奎斯(Peter Hultqvist)宣布2021年至2025年的國防預算增加270億瑞典克朗(約886億臺幣)。
歐洲硝煙四起,詭譎戰情恐爆裂和平秩序
近日歐洲緊張情勢,源於9月發生的亞塞拜然(Republic of Azerbaijan)與亞美尼亞(Republic of Armenia)的戰爭,前者受到土耳其的支持,後者有俄羅斯撐腰,使兩小國的戰爭升級到後冷戰時期大國的分歧。
俄羅斯對外闢的戰場不只在高加索地區,還有長期對烏克蘭(Ukraine)與喬治亞(Georgia)、波羅的海國家(Baltic states)的威脅。2014年俄羅斯更是已經預示烏克蘭,侵略戰爭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一觸即發。這些潛在的脅迫促使這些國家要求加入歐洲聯盟(歐盟, European Union)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(北約, OTAN),以求庇護。
而已加入北約的波羅的海國家,受到北約第5條國土完整性的保障,逐漸與俄羅斯脫鉤引起更為激烈的對策,使冷戰後的歐洲秩序令人擔憂,這也是引起瑞典憂慮進而提升國內軍事配置的因素之一。
引發戰爭的潛藏因子,要追溯到蘇聯時期與解體後的歷史,西方國家削弱俄羅斯勢力使國力疲乏,加上先天惡劣的氣候環境使生存受到脅迫,俄羅斯的策略以生存理由擴展疆土。各國透過種族、傳統、信仰、土地等原因拿來作為「獨立」或「侵略」的正當理由,當談判無果,就是來比誰拳頭大的時候。
圖片出處 | by OpenClipart from Pixabay
全球火力美國居冠,戰略結盟力抗中國武犯臺
這似曾相似的歷史路徑與現況發展,臺灣人絕對不陌生。面對中國頻頻踏過臺海中線,以臺灣為神聖不可分裂的理由輪番侵擾,美國聯邦參議員霍利(Josh Hawley)與眾議員蓋拉格(Mike Gallagher)依序提出「臺灣國防法案」(Taiwan Defense Act)草案,支持美軍阻止中國武力犯臺造成「既成事實」的機會。
總統蔡英文在5月20日的就職典禮指出,國防和戰略產業為第2任期要發展的目標之一,以持續發展臺灣製造的國艦與國機,並推動民間技術整合,達到有效防衛的目標。
圖片出處 | by Pixabay from Pexels
在2020年全球火力(Global Firepower, GFP)年度審查中,138個國家潛在軍事力量排名,其類別從軍事力量和財務狀況到後勤能力和地理位置給分。無論在數字上還是技術上,美國都保持著無可爭議的軍事力量位居第1;俄羅斯排名第2;中國軍隊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,當地的軍工聯合以迅速發展武力,位居第3;臺灣在鄰國中國長期威脅的陰影下,與美國保持亞洲關鍵盟友的地位,排在第26名。
GFP以PowerIndex 等級作為評分方式,指數越低代表越強,0.0000被認定是完美。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為指數0.0606;俄羅斯落在0.0681;中國為0.0691;臺灣為0.4008。
在情勢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,世界各國都在為各自的利益及信念而戰,小國容易成為大國角力的犧牲者,如何取得一線生機,培養自身實力與拉攏強而有力的盟友是必須的。臺灣長年以來作為第一線抵禦中國壓力也被世人所知,新冠肺炎更是得到各國的重視及尊敬,面對國際情勢的動盪,戰爭離我們不遠,要隨時做好準備。
撰文/Miminy
更多精彩文章,都在【Funday新・生活 臉書粉絲團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