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出處|by Anthony Shkraba from Pexels
「一生懸命」(いっしょけんめい)的字彙你有看過嗎?看起來很像是要把一個人的命給吊掛起來,感覺有點可怕吧?其實它的意思是在表達一種態度,說明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高度重視。
套用在工作領域裡,這種精神普遍以「職人」和「匠人」來形容。說到職人,就不得不提到日本高齡95歲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,曾是世界上年紀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廚,由於所經營的壽司店於2019年轉為只接熟客的生意,而被取消其資格,但這並不動搖他身為神廚的地位。
成就一流就是完美,窮盡一生磨練技能
2011年紀錄片—《壽司之神》:小野二郎的職人之道,記錄下小野二郎成為壽司界首屈一指的匠人歷程,他表示:「你必須熱愛你的工作,千萬不要有怨言;你必須窮盡醫生磨練技能,這就是獲得成功與敬重的關鍵。」他把工作視為生活的全部,將世人認為已發展到頂點的技藝,提升到到更高境界,被譽為日本「江戶前料理三神」。
早乙女哲哉是另一位共享盛譽的職人,在日常裡從煎炸天婦羅領悟出匠人之道,他說道:「『一流》,就是將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,做到真正的完美。』例如,他能夠細微的區分每一條魚的差異,依照部位沾裹不同程度的麵粉,煎炸出適合每一個食材的最佳狀態。
即便不是這些頂級的大師,日本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敬業的國家。職人一詞,英文直譯為「craftman」、「artisan」,中文為工匠或師傅的意思。但在日本,它的意義不僅於此,職人精神廣泛的蘊含了傾盡全副心力追求完美的態度。
日本工匠大師大館俊雄(Toshio Odate)於1984年出版英文著作《Japanese Woodworking Tools》(日本木工工具),在序中詮釋日本職人還可以延伸到兩個層面:「精神」與「物質」,並將其應用在為社會大眾謀福祉,「如果社會大眾知道一位職人每天可以做一扇高等級的紙門,那麼每一位職人都應該達到這個標準。」
三分鐘熱度惡習,持續性不足成致命傷
做好一件事有多難?要將事情做到完美,大多需要透過大量的練習,也就是英文常說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,意即練習成就完美。然而,反覆可是大多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,因為它不僅常常與孤單、枯燥、乏味感相連,花的時間磨練技藝與成就感卻不一定會成正比,而在其領域磨練到真髓之前,耐性可能就已將磨光了興致,更是扼殺達到淬鍊境界的道路。
圖片出處|by Andrea Piacquadio from Pexels
「花時間」(take time)、「承擔風險」(take risk)、「認真看待」(take it seriously),這三點是台灣首位米其林主廚江振誠對年輕人的三點建議。在科技讓訊息的傳遞快速的推波助瀾下,新世代不會覺得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情,因此在一件事情上並不會花很多時間,更常見的是三分鐘熱度,可能在喝一杯咖啡的時間,又決定去做另外一件事情,倏忽之間馬上變心。
「我可能現在想要在最有名、最好的餐廳工作,可是可能下個月,我想說自己開一個小的咖啡店,然後賣貝果,跟果醬就好了。」他認為現在普遍欠缺了「持續性」(consistency),而這正是成功的一大致命傷。
回過頭來思考「職人精神」的真正意義,它仍然適用於現在複雜的社會,對於想要「做好一件事」而充滿熱情,它的本質可以驅使你不斷的去琢磨直至精雕細琢,相較於看似一直重複在做一件事,而其實每一次都用不同的辦法將事情做到完美。
撰文/Miminy
更多精彩文章,都在【Funday新・生活 臉書粉絲團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