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根據自殺防治協會統計,青少年(年齡為15-24歲之間)的自殺率在2017-2019年間年年上升,2019年自殺率更是來到了9.1,為近十年來最高,且死亡人數為257人,相比2018年多了47人,名列青少年的第2死因。而以上的各項數據都顯示著青少年自殺的情況逐年嚴重,不只防治措施刻不容緩,家庭親子間的溝通也是十足重要。

 

圖片出處|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協會

失衡家庭關係,壓垮青年「致命」稻草

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在記者會中表示,年輕族群自殺絕大多為衝動型,且青少年的自殺主因多來自家庭因素。適逢青少年心境轉變的特殊時期,若此時與家人溝通出現問題、甚至出現家暴、家庭結構崩解等情況,往往造成青年需要獨自承受龐大的壓力,就十分容易發生憾事。

 

隨著社會、人口的結構變化,家庭關係的不穩定性正在逐年升高,舉凡社會壓力、經濟問題、親子教養都在每個家庭成員間種下許多不安定因子。而青春期的孩子更為敏感,若父母在這過渡期忽略了與家中小孩的溝通,或是採用了不當的溝通方式,很容易造成青少年與父母間的對立、反抗,導致親子情況惡化。

 

圖片出處|Image by Cottonbro from Pexels

 

青春期的兒女漸漸發展出自我意識,有了許多自我的想法,若像從前對待小孩子的方式進行管教、約束,那親子間的摩擦已是不難預見。而父母在與青春期的兒女相處時,常發生以下的不良溝通行為,請在陪伴孩子時請盡力避免這些狀況。

  • 剝奪話語權,聽不進去孩子的聲音

常見到親子間的整場對話只有父母的聲音,這樣單向的溝通方式,更像是一種上對下的命令,父母無法扮演傾聽的角色,也不讓小孩試著說出內心話的做法,久而久之便將孩子的內心封閉,不但讓孩子無法感受到父母的尊重,也剝奪了訓練表達的機會。

  • 過度干預,沒有尊重孩子隱私

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隱私被侵犯,尤其青春期的少年正發展出強烈的個人意識,十分重視私人領域,但許多父母此時無法拿捏好尺度,不經意地過度「關心、保護」,擅自翻看孩子的日記、抽屜、背包等,都是親子發生摩擦的引爆點。

不否定不批判,傾聽引導思考是良藥

  • 觀念差異,衝突頓生

青少年對於許多新事物產生好奇心,想要發展獨特、與眾不同的自我,而這過程中可能會有與父母觀念衝突的事物,像是刺青、穿洞、染髮等冒險行為。此時家長與其一昧地阻止、嚴斥責罰,不如引導兒女進行思考,想想這些行為的意義,以及可能導致的後果,當規則建立起來後,給其選擇,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。

  • 直接進行否定與批判

父母給予小孩直接的否定與批判,都是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的重鎚,也錯失了相互交流的機會。父母不妨先瞭解整件事情的動機、內容後,再給予建議,若剝奪兒女選擇的機會,難保日後孩子不會用更極端的做法表達情緒。

 

青春期的少年正在經歷人生一個重大的過渡期,過程中可能伴隨著許多不安定、自我懷疑以及陌生的情緒,在手足無措下往往只能透過強烈的情緒行為抒發。父母此時的關心、引導,多一分關注、少一分責備,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與肯定,都能降低親子間的衝突喔!

 

請珍惜生命,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,可撥:

衛福部專線:1925

生命線專線:1995

張老師服務專線:1980

撰文/Terry

更多精彩文章,都在【Funday新・生活 臉書粉絲團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unday 新·生活 的頭像
    Funday 新·生活

    Funday 新 · 生活

    Funday 新·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