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個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嗎?每當要報告,手腳就會不斷發抖、冷汗直流,或是等待面試時,感到心跳過快、呼吸急促,頭暈目眩?別擔心,這樣的焦慮情緒其實是人類在面對壓力與危險時的正常反應,且短暫的焦慮能夠讓我們對周遭變化提高警覺,讓自己迴避危險。不過當它會讓你逃離該做的本分時,那就真的會搞砸很多事囉!
Image by yanalya from freepik
過分的焦慮,反而會持續消耗我們的精神與心靈,不僅不會幫助我們把事情做好,還有可能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,那我們要拿這些焦慮如何是好呢?
化焦慮為助力,逐步建立自信
「逃避」是人處在焦慮情緒時常有的行為反應,因為心中認定這件事情不安全,所以腦子發出的訊號讓身體離它越遠越好。而時至今日,真的能造成性命攸關的威脅已減少許多,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心理上的壓力危機,像是大考、面試、上司突然派遣的任務、適應新環境等,多少都會讓人想要逃離,不想面對。
Image by energepic.com from Pexels
然而,焦慮也不全是壞事,只要懂得運用,它將會化為很好的助力。像是對於考試、演講、面試等任務型的事件感到焦慮,其來源大多是認為自己準備不足、不夠好,無法應付挑戰,那最直接的作法就是針對任務持續準備、進行模擬並反覆確認。在準備過程中不斷向自己喊話:「我一定可以!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,讓焦慮感能層層減緩。
但若是環境改變帶來的不安,像是搬家、換工作、父母離婚等引起的焦慮情緒,則建議先試著將焦點轉移,找到任何能幫助自己平靜的方式,如聽音樂、看電影,或是約三五好友聊聊天、訴訴苦。因為適應環境所帶來的焦慮感,時間性會拖得更長,如果不先自行抽離、中斷,就容易與不安情緒形成惡性循環,焦慮狀況則越發嚴重。
視焦慮為警訊,長期受困速就醫
與其把焦慮視為一種負面情緒,不如將它當作是種訊息,是腦部正在發出訊號,告訴自己現在的狀態需要調整,當你意識到這件事情,而不是一昧將自己困在「怎麼辦?我開始焦慮了,我好想離開。」的情緒中,那你便邁出克服焦慮的第一步。
但若嘗試了許多作法,焦慮情緒卻沒有絲毫緩解,還有逐漸惡化的趨勢,又或是明明沒有特殊的原因,卻沒來由的焦慮、緊張。如果這樣的狀況持續發生,那很有可能發展為焦慮症,建議盡快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,以免後果一發不可收拾。
撰文/Terry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