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 by Miminy

 

性別認同議題新生,認養育兒問題再起

這十幾年來,臺灣對於同志的看法有大幅的改變,這起源於兩性平權,原本男尊女卑、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,開始思考女性應該要和男性擁有一樣的權利;接著再意識到,除了生理性別男和女以外,還有一種叫做性傾向,於是包含性別認同的議題,漸漸地開始發芽。

行政院針對「性別平等觀念」、「同性伴侶應該享有合法結婚權利」、「同性配偶應該有領養小孩的權利」、「同性配偶一樣能把孩子教養好」的議題做民調調查,結果顯示認同比率創新高;而對於「同性伴侶結婚會破壞家庭制度與倫理」、「同性戀是一種疾病,經過治療是可以痊癒的」的說法,其不認同感也創新低,顯示民眾對於同性戀的接受度逐漸提升。

在性別平權逐漸成為普世價值,但是同志家庭的組成仍有許多障礙。根據同性婚姻專法《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》保障同婚時,卻因法案未臻完善,導致同志伴侶婚後無法共同收養無血緣子女,就連繼親收養也困難重重。

黃瑜君分享曾經聽過反對同婚的理由,是因為擔心小孩有兩個媽媽而被歧視,「非常的荒謬。」她有些激動的說,「不應該發生的事情應該是『歧視本身』吧!」

 

IMAGE by Miminy


教宗挺同爭議四起,同而為人有愛就存在

關於同志家庭的議題,2020年10月22日羅馬天主教宗方濟各,在最新的紀錄片《Francesco》公開聲明:「他們(同性戀)也是神的孩子,也有權利建立家庭。沒有人應該會被因為天生的性取向被拋棄,或是活在悲慘之中。」這番對同志婚姻民事結合的支持言論,堪稱有史以來最明確的表態。

不過,這也與教廷的說法產生明顯的矛盾,官方認為同性戀關係是越軌的行為,「即便給予尊重,不過絕對不容許同性戀的行為或合法的結合。」教宗方濟各無疑受到自由人士派的歡迎,與保守人士的批評,不過目前天主教並未因此提出正式的教義改革,因此根本的改變似乎還遙遙無期,最後也可能落得雷聲大,雨點小的下場。

對於教宗首度表態的立場,黃瑜君樂觀的認為,這是一個「與時俱進」的好開始,但是仍然還沒有結束,因為他們內部仍然有很多反對的聲浪,這個世界其實還並未接納同性戀。

「我覺得總有一天我們會靠我們自己的力量,改變大眾。」吳佳芸眼神堅信地說道,以遊行為例,一開始只有800個人左右,到今天成為2020年全球最大的同志遊行活動,「我們不問周邊的聲音如何,就算別人說我們跟別人不一樣,但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,我們都是人、都有愛、都存在著、活著。」

 

IMAGE by Miminy

 

將心比心感同身受,愛的微光終將點亮

說到這裡,我們都明白同志為爭取平權站上街頭,在幾十年的努力下,也慢慢地逐漸改變了社會的觀念,但是同婚都已經合法通過了,我們為什麼還要關注同志議題?

這其實是在探討「議題」本身。我們平常上班、下班,過著平凡的日子,在閒暇之餘,有沒有去關心自身事物以外的事情?陳彥碩認為這是一種同理心的表現,「這在教導下一代,身而為人來講,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我們沒有同理心,我們都會以自己的角度出發,而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和的行為原因。」

任何的議題都會從切身相關的議題開始,然後漸漸地改變並彌補不足,如同從剛開始的兩性平等、性別平等法,推展到現在的婚姻平權,是與時俱進,並非一步到位,而接下來的主戰場將會進入代理孕母、能不能領養小孩、異國婚姻等議題。

除此之外,社會上還有很多議題是發生在我們看不到地方,不斷進行、發生。當人們開始關注某一個、或是切身的議題,慢慢的那種愛、或是想要去關懷社會上其他生命的那種微光,就會被漸漸地點亮。

 

IMAGE by Miminy

 

    

撰文/Miminy

  ★小提醒★
如果喜歡本文,請按讚、分享、留言!
您的支持是小編生存的一大指標喲❤️鳩咪>.^
📢想看更多好文章❓
歡迎加入追蹤【Funday新·生活】粉絲團⬇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unday 新·生活 的頭像
    Funday 新·生活

    Funday 新 · 生活

    Funday 新·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