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(2020年)6月,由勞倫斯‧彼得(Laurence J. Peter)、 雷蒙德‧霍爾(Raymond Hull)合著而成的管理經典鉅作《彼得原理》(The Peter Principle: 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)再度重磅席捲書市;副書名直指核心重點: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。儘管與原文有所不同,然中心思想卻是一致。

 

Laurence-J.-Peter

IMAGE 翻拍自MBN (MARKET BUINESS NEWS)

 

彼得原理:不適任者充斥每個職位

 

彼得原理首次被提及在1960年9月一場由美國聯邦出資舉辦的研習會,與會人士是一群剛獲得升職、負責教育研究計畫的項目主管,他們因為寫出很棒的提案而獲得晉升,然而在彼得眼中,這群人不過是拚命複製一些老掉牙的統計習題,於是介紹自己所發想的「彼得原理」希望可以解決他們的困境,沒想到反遭訕笑、被滿滿的敵意所包圍,氣不過的他,決定以反諷手法寫成書宣導。沒想到,竟然被出版社拒絕,數量還遠超過16家,最後轉而在報紙上零星發表卻造成轟動,瞬間變成出版商爭搶的對象。

何謂「彼得原理」?簡言之,就是在企業或組織中,因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而不停被擢升直到再也無法勝任的位置。換言之,每個職位最後都會被一個無法勝任的人所霸占。以此為據,是否意味著,每個企業體或機關行號,每個職位都存在著不稱職的人?其實不然,彼得提及自己想找尋的原理,是可以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重要的職位,都會被無法善盡職責的人所占據。原因就在於想要拚命往上爬,因而踰越適任自己的工作,導致頻頻出錯,也開始對同事找碴,工作變得沒有效率,進而影響公司營運。

 

5294414-38fab21d5104a730

IMAGE 翻拍自fangweb BLOG

 

頓悟之鏡,猛然帶人走出迷惘困境

如何解決這等困境?

往上爬的驅動力,其實和普世價值觀有關,多數人總認為爬得越高越幸福,因為可以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,然而卻忘了幸福與社會地位無關。彼得原理可以讓你我深思,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什麼?如果盲目追求成功,只會落入彼得原理輪迴,終究還是處於不適任的職位,變成不稱職的人。

通過此原理,對於個人,可以反思,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?再根據所想,釐清目前的工作方針是否吻合?如果不是,那麼要如何做出改變?對於已然是管理階級者,使用科學的方法,發現每位部屬的專長,將他們放置在合適工作崗位,並且打破階級化,每個人都是部門(或團體)不可或缺的一分子,唯有攜手合作,才能創造最大的利益(績效),如業務負責創造業績,行政負責後方相關支援,沒有能力高低之分,沒有彼此相互合作,就不可能讓工作順利運作。

彼得也提起,人偶爾攬鏡自照,多少都曾有過,「這人是誰?」的茫然。這個當下,便是頓悟自己已然陷入彼得原理的moment。他希望自己所寫這本書,可以成為那面教人頓悟的鏡子,讓人可以重拾適合自己的工作態度和人生觀!

此刻的你,是否還認得鏡中的自己?

  

 

撰文/Maggie

  ★小提醒★
如果喜歡本文,請按讚、分享、留言!
您的支持是小編生存的一大指標喲❤️鳩咪>.^
📢想看更多好文章❓
歡迎加入追蹤【Funday新·生活】粉絲團⬇

 

 

 

 

 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unday 新·生活 的頭像
    Funday 新·生活

    Funday 新 · 生活

    Funday 新·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