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如果有一天爸爸、媽媽分開了,你會想要跟著爸爸還是媽媽?」常會聽到許多父母用這個問題逗弄小孩,通常小孩子總是下意識回答比較依賴的那一方,或是說「兩個都要跟!」搞得全家哈哈大笑。但如果今天同樣的問句,卻不再帶有一絲玩笑的口吻,各位家長要怎麼開口向自己的小孩訴說,即將與另一半分開的事實呢?

 

 

Image by freepik

 

小孩不該成牽絆,絆著絆著結成仇

根據臺灣內政部統計,108年共計有5萬4,346對配偶離婚,平均一天就有近149對伴侶決定退出婚姻,顯示現在社會大眾對於婚姻的觀念逐漸轉變,看待離婚也不像傳統社會般大驚小怪,合則來,不合則去。

 

 

Image by cottonbro from Pexels

 

 

如果雙方之間沒有小孩,那離婚後就是各過各的,一切重新開始。但若兩人有了小孩,那離婚這件事情需要考量的層面,便會複雜不少,也讓許多伴侶難以跟小孩談及離婚一事,深怕影響小孩的心靈與人格發展。

 

許多貌合神離的夫妻之所以繼續維持婚姻關係,很多人的理由是「小孩還小,要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庭」,但這樣的想法卻忽略了對於小孩而言,什麼才是完整?小孩雖然心智年齡尚未成熟,但心靈卻極為敏銳易感,即便父母不說出口,孩子也會依照雙親的互動、情緒的表達,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感情並不融洽,小孩同樣會感到不安,那這樣還能算是為了小孩好嗎?

 

離婚即破碎?委屈求全全了誰

「『如果不是為了你還有你弟,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。』這句話直到長大了,才明白媽媽說這句話時的心酸。」阿T淡淡的回憶,自他有記憶以來,爸媽的感情一直都不好。「但比起暸解媽媽的心情,更多的卻是困惑,為什麼是為了我們才不離婚?難道是我們的關係,才害得爸媽不得不彼此拖磨一輩子嗎?」

 

或許是當時的時空背景、可能是老一輩的傳統觀念,阿T的故事其實並不少見。許多朋友回想起來,都覺得當初父母若各自展開生活,說不定日子會更加輕鬆,「這樣我還能每年拿兩份壓歲錢!」阿T故作輕鬆地笑道。

 

當然並不是說雙方不用顧慮到小孩,一有衝突就吵著要離婚,而是當兩人的婚姻已經無法維持,委屈求全並不代表為孩子著想,可能只會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張惡化。

 

孩子感受優先選,情緒勒索最忌諱

然而,要向小孩說出離婚這件事情的確不容易,而隨著孩子的年齡不同,對於離婚的認知也不同,父母在與小孩談及離婚時,一定要事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,做好準備認真看待,並將重點從「兩人的關係」抽離,著重在「孩子的感受」上。

 

 

Image by bearfotos from freepik

 

 

許多伴侶離婚可能是因為另一半的背叛,但是就算悲憤交加,也要避免在與孩子面前說出詆毀、辱罵另一半的字眼。畢竟出現問題的是大人,小孩不該承受這種負面情緒,也不該被逼迫選邊站。

再來,請降低小孩不安的情緒。離婚是家長的決定,但小孩的生活也會因此改變,具體向孩子描述雙親離婚之後的生活變化,並強調對他的愛並不會因此減少,讓其心理能夠平靜一點。

最後,請不要用離婚對小孩進行情緒勒索,小孩很容易把許多事情的原因歸咎於自己,別讓孩子認為大人離婚是自己的問題,家長必須時刻告訴他們「不是你的錯」,避免孩子出現自責的情緒。

 

離婚很多時候意味著結束,但也同樣是另一種開始,而對於孩子而言這是人生的一大轉變,但也不會因此被貼上「悲慘童年」的標籤。真正影響孩子的,從來不是「離婚」這件事,而是大人對於處理離婚的方式與態度,與其諱言避談,不如直接向小孩訴說,或許會發現孩子並不像想像中脆弱。

 

撰文/Terry

  ★小提醒★
如果喜歡本文,請按讚、分享、留言!
您的支持是小編生存的一大指標喲❤️鳩咪>.^
📢想看更多好文章❓
歡迎加入追蹤【Funday新·生活】粉絲團⬇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unday 新·生活 的頭像
    Funday 新·生活

    Funday 新 · 生活

    Funday 新·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