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洲糧食需求上升,2020年10月27日根據臺灣指數型期貨商品街口S&P黃豆,由今年3月達到最低點(13元臺幣),之後便穩定成長,直到本月受美國芝加哥玉米、小麥期貨上漲影響,達到最高點(16.82元臺幣)。28日下跌0.84%,以16.55元臺幣作收。

根據世界糧食組織(World Grain)表示,中國官方正在考慮明年允許上萬噸額外的玉米進口,以應付激增的動物飼料需求。這個新的命令將會讓中國首度成為世界最大的玉米進口國,可能會促使全球玉米和其他穀物價格高漲。

 

pexels-frank-meriño-3658482

IMAGE by FRANK MERIÑO from Pexels

 

貿易戰威嚇連連,中國另尋他途解斷糧食之憂

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全球糧食危機前,中美貿易戰於2020年1月暫時畫上休止,兩國簽訂第1階段貿易協議,中國承諾2020年至2021年間,進口365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,較2017年增加125億美元,刷新了過去的歷史紀錄。

7月30日,美國農業部公布,中國向美國購買193.7萬噸玉米,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單筆美國玉米採購規模。大豆銷量也達到192.5萬,是近4年來的最高。

中國國內受到颱風、洪水、害蟲的損害,造成糧食短缺,玉米價格在2020年10月達到歷史新高。根據消息指出,中國政府史上頭一遭考慮全年降低關稅配額,預測明年,玉米量累計會達到3千萬噸。

不過由於美國制裁中國對香港實施香港版國安法,根據《彭博》(Bloomberg)6月報導,中國政府評估中美關係緊張,已拖累採購農產品的速度,雖然由於豬瘟疫情,使中國養豬數量減少7成,因此目前供應還未出現斷層。

中國5月時已考慮到與美國交易存在政治風險,轉向巴西採購黃豆,設法確保供給來源。儘管如此,專家表示直到2021年,中國仍必須高度仰賴美國的供給。

pexels-ella-olsson-1640777

IMAGE by Ella Olsson from Pexels

 

臺灣糧食自給率未達標,支持國產保自由與溫飽

新冠肺炎加劇全球糧食危機,出口大國如美國、巴西紛紛提高農產品產量,同時增加國內囤糧規模,以求自保。臺灣27日向美國進口6.5萬噸玉米,根據臺灣飼料公會數據顯示,95%的臺灣飼料仰賴進口,國內飼料大廠福壽實業發言人王四全表示,國產玉米在價格和供應上仍無法取代進口玉米飼料,而現階段國產黃豆還是在豆漿、豆腐等加工製品的小規模市場,比較有競爭力。

根據《上下游》報導,全球化、氣候變遷、疫情、政治因素都在增加缺糧的風險。臺灣2011年全國農業會議制定目標,在2020年糧食自給率提升到40%,不過直到2018年綜合糧食自給率,數據顯示34.6%,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。

糧食危機離我們一點都不遠,只有確保國內糧食自給率,才能夠不受到挨餓與他國牽制,拯救自由與餐桌上的食物,從支持國產品開始。

 

 

撰文/Miminy

  ★小提醒★
如果喜歡本文,請按讚、分享、留言!
您的支持是小編生存的一大指標喲❤️鳩咪>.^
📢想看更多好文章❓
歡迎加入追蹤【Funday新·生活】粉絲團⬇
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unday 新·生活 的頭像
    Funday 新·生活

    Funday 新 · 生活

    Funday 新·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